退出长者模式
中国“走出去”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布日期:2011-01-20  来源:未知

“十一五”期间,我国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及对外劳务合作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仅速度快、大项目多,而且领域广泛、方式多样,“走出去”的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即使在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形势下,各项业务仍实现逆势上扬,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5亿美元,居全球第15位和发展中经济体第3位(前两位依次为中国香港、俄罗斯)。

  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565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发展中国家首位。截至2009年底,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560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407亿美元,营业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0年1~11月,我国又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75.6亿美元,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对外劳务合作稳中有升,累计签订合同额67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48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02万人。

  对外投资合作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拉动出口、稳定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东道国经济建设,关注当地民生发展,带去了资金、技术,增加了就业、税收,增强了东道国自主发展能力,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通过对外投资合作,中国与东道国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高了务实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成为促进双边关系的重要推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呈现以下特点:领域广泛、方式多样、水平提高、增长迅速。对外投资从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多种形式扩展,2009年并购投资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4%;对外承包工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外派劳务市场秩序好转,高级技术劳务派遣比例上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作为“走出去”最成熟的方式和最重要的载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双边经济、政治关系等方面一直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这些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1.3%,投资规模远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欧美海外企业多占据行业高端,中国企业大多仍处于中、低端行业。国际化经验不足、管理人才缺乏、海外市场占有比例较低,中国企业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

  “走出去”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完善

  随着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各种各样的服务。经过几年发展建设,“走出去”的服务保障体系已逐渐完善,保障了企业在境外投资的权益和安全。

  商签双边投资协议  与130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东盟、智利等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贸协定,与香港、澳门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与台湾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30个投资工作组,签署了11个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协定或备忘录、14个劳务合作协定或备忘录。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投资促进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签署了67个投资促进备忘录。

  加强对外投资合作引导  建成运行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发布了162个国家地区《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还定期发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中国对外投资促进国别报告》和《对外投资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

  加强境外安全和权益保障工作  2010年8月商务部会同外交部等七个部门印发了《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规定》,发布了大量的安全预警信息,妥善处理各类境外安全事件,指导和督促企业完善境外安保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加强防范和应对。

  做好人才培训工作  2007~2009年,商务部会同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共组织了10期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训1000余人。近年来商务部还举办了一系列“走出去”综合业务培训班,通过提供培训教材、推荐师资,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和其商务部门以及大企业开展人才培训。

  “走出去”促进中国与投资目的国关系

  中国对外投资发展速度很快,大大促进了和各国的关系。不论是在人才培养、能源合作方面,还是基建建设、金融支持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都对投资目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开展属地化经营,培养大批当地人才,促进东道国产业升级和自主发展能力  中国投资不仅带去了资金、技术,还增加了当地就业和税收。据统计,2009年境外中资企业实现境外纳税106亿美元,雇用当地员工43.8万人。例如:中钢集团公司在南非开展的铬矿项目带动当地矿山开采及产品深加工,年出口额约7600万美元;项目使用的电炉由当地公司承建,造价近2.4亿兰特,带动了当地工程设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中钢集团在当地采购原材料及相关服务,有效拉动了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

  通过资源能源合作,帮助东道国提高资源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与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企业合作开发苏丹的石油资源,建成了年产2700万吨的油田生产能力,3000多公里的输油管道,以及年加工能力500万吨的炼油厂,帮助苏丹建立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苏丹经济发展获得巨大动力。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帮助东道国建设交通网线、通讯设施、城市给排水以及学校医院,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房建竣工面积累计约7000万平米,修建道路约6万公里,电站装机容量约350万千瓦。一大批高质量项目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例如: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里氏6.7级强震地震,中建总公司承建的5万余套“阿总统民心工程”住宅无一倒塌,被当地誉为“中国建筑一震不垮的丰碑”。

  通过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东道国资金缺口,为当地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例如,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非融资支持,相继宣布了112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在这些资金支持下,非洲国家建设了像赤道几内亚马拉博住宅、刚果(金)宗果水电站二期、埃塞俄比亚高速公路、加蓬布巴哈水电站等一大批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后续动力。

  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投资企业依法经营,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质量,维护劳工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欢迎。

  例如:2002年,国际航运市场不景气,历史悠久的美国波士顿港濒临关闭。应马萨诸塞州长邀请,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决定调整航线挂靠该港,为9000名美国码头工人解决了就业。

  中国还在广大的投资东道国建成了大量的医院、学校和高等技术学院,帮助他们培养人才,提高能力建设,给他们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证明,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促进了各自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投资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多地造福当地社会和人民。

 

主办单位:常州市商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3-4层

电话:0519-8568227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