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牛塘化工案美国终裁获胜 常州企业首破“337”壁垒
发布日期:2009-04-08
牛塘化工案美国终裁获胜 常州企业首破“337”壁垒
(4月8日 常州日报)
  在美国“337”调查中,常州企业首次获胜,取得历史性突破。
  昨日凌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三氯蔗糖“337”调查终裁令称,中国最大的三氯蔗糖生产商——常州市牛塘化工厂有限公司在英国泰莱公司提起的337调查中,“不侵犯英国泰莱公司的专利权”。这场历时两年的跨国诉讼以牛塘化工的胜诉告终,成为江苏生物技术领域首起获胜案例。
  2007年4月,英国泰莱公司为保持其在全球三氯蔗糖市场的垄断地位,以专利侵权为由,要求ITC对25家企业展开针对三氯蔗糖及其下游产品侵权行为的调查,其中中国涉案企业8家。
  三氯蔗糖90%的市场在美国。看好三氯蔗糖的市场前景,牛塘化工刚投资5000万元新建了生产线,并争取到1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作为下游客户,如不应诉或被裁定侵权成立,产品将被彻底挤出美国市场,企业将被征300%的高额关税,信誉遭受毁灭性打击,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为此,牛塘化工决定不惜代价,打赢这场硬仗。公司率先在美国聘请专利律师应诉,从应诉到终裁获胜,共花费2000余万元巨资,其中仅律师费就超过1500万元。
得知牛塘化工终裁胜诉的消息,不少客户上门寻求三氯蔗糖供货合作。厂方预计全年三氯蔗糖销售将突破100吨,新增销售9000万元。
“我们的三氯蔗糖产品均为企业自主研发,拥有发明专利申请12项,其中2项已获授权,在主要消费国家都注册了商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获胜的基础。”牛塘化工董事长王方大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使用非关税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企业,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涉案风险加大。但应对这类国际贸易纠纷,企业首先要有信心。“‘337’调查其实就是个专利大棒,只要对自己的产品和知识产权有信心,就不用害怕这些调查和起诉。”他提醒国内企业未雨绸缪,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产权和贸易政策法规,了解最新的国际市场动向,早作准备,主动应对。而更重要的一条,则是立足自主创新,掌握产品核心技术,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相关链接
  “337”调查
  美国“337”调查案源自“337条款”,因美国《1930年关税法》的第337节而得名,后经三次重大修订。现“337条款”明确授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美国企业胜诉的前提下,对进口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进行调查和裁处。若判定违反“337条款”,ITC将签发排除令,指示美国海关禁止该类产品进口,其结果是特定企业的相关产品乃至全行业的相关产品都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主办单位:常州市商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3-4层

电话:0519-8568227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