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先进 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加快发展
--大连、西安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学习调研报告
(2007年7月30日)
为学习大连、西安等城市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全面推进我市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7月16-20日,由市外经贸局、常州高新区外经贸局、科技局和软件园等部门组成的学习调研小组,赴大连、西安等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进行了学习调研,走访了大连软件园、西安软件园,并与当地职能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两地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的工作思路、发展特色和创新举措让学习调研小组成员深受启发,对我市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两地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况
(一)大连软件园—努力建设成为中国IT外包中心
大连是商务部认定的第一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也是全国惟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大连服务外包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要特色,现拥有软件企业62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其中外资企业230家,世界500强企业33家,全球十大ITO和BPO服务提供商中有6家在大连落户。大连拥有超过2000人以上的软件企业8家,全市共有39家企业通过CMM认证,10家企业通过CMM5/CMMI5以上认证,2家企业通过国际最高级别的BS7799信息安全认证。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出口4.5亿美元。大连软件外包列全国前3名,以对日外包为主,对日软件出口占到全市软件出口总额的80%以上。大连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大连服务外包总产值目标达到400亿元,培育4-6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培育3-5家员工超过1万人的本土服务外包企业,培育50个‘大连研发’的知名软件品牌,争取在未来5-10年把大连打造成全球服务外包的新领军城市。
大连软件园是第一个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欧美软件出口试点基地”。大连软件园是大连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主力,拥有软件企业364家,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其中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超过200家,超过全市的一半。2006年,大连软件园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占全市软件业总收入的一半,出口额3亿美元,占全市软件出口额的三分之二。
大连软件园于1998年开工兴建,总规划面积133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一期已建成3平方公里,投资55亿元,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初步建成“四区一园”,即软件及教育产业区、信息服务产业区、综合商务区、生活配套区和森林公园。二期正在启动,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40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150亿人民币,将建设成为可以容纳近20万软件从业者的“中国最大的软件园”。
(二)西安—打造成中国西部服务外包之都
西安是商务部认定的首批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是全国同时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称号的四个城市之一。目前初步形成了五种服务外包业态和企业群体:一是形成了以西安炎兴、神州数码为核心的一大批从事BPO服务的企业群体;二是形成了以NEC、富士通、葡萄城、用友为核心的对日本、欧美及台湾的软件加工企业群体;三是以Intel、Infineon等公司为核心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群体;四是形成了以信利、汉唐、金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派遣企业群体;五是形成了以西翼、神州石油等为核心的工程外包企业群体。西安软件产品特色突出,一大批产品拥有自主版权,国内同行领先,为军事、国防、证券、税收等行业提供1000多种软件产品及服务,尤其是在通讯、金融、保险、汽车等领域已具备了较强的服务外包承接能力。2006年,西安服务外包产值120亿元,出口5500万美元。到2010年,全市将实现服务外包销售收入450亿元,出口额8亿美元,服务外包从业人数达到20万人,培育上万人规模的外包企业3-4家。
西安软件园位于西安高新区,始建于1998年12月,是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园区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占地6平方公里的国际软件园已经启动,将建成100万平方米的集中发展区。园区现拥有580余家服务外包企业,引进了美国、德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软件大企业,也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知名大公司。2006年,园区行业总收入超100亿元。到2010年,将实现服务外包销售收入300亿元,出口额6亿美元,服务外包从业人数达到10万人,培育上万人规模的外包企业2-3家。
二、两地发展服务外包的经验和做法
(一)“官助民办”模式和国际化发展战略,推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早在1998年大连软件园创建之初,大连市政府创新了发展思路,首创了由政府指导、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官助民办”投资开发和管理运营体制,由大连的民营企业亿达集团投资设立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和经营主体,全面负责软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招商引资、产业服务和园区综合管理。大连市政府则在宏观指导、制定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官助民办”的园区开发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政府和企业的各自功能和优势。
软件园建设之初,大连市委市政府和软件园的建设者审时度势,经过认真调研分析,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发展方向,率先提出国际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大连与日本在地缘、语言及历史文脉上的条件和优势,把日本软件市场确定为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主攻战场并有针对性地开拓,逐步培育和确立了大连服务外包产业特色和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从2000年起,大连软件园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先后提出了“中日软件产业合作战略门户”、“中国IT外包中心”、“东北亚服务外包中心”等品牌战略,以日本、韩国、中国北方以及其它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市场为主,逐渐拓展欧美市场。产业发展定位在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业务形式以外包为主,产业领域以应用软件、业务流程和资源中心、嵌入式软件、IT咨询、教育与培训、数据处理等产品和服务为重点,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IBM、埃森哲、Genpact、HP、SAP、松下、诺基亚、索尼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大连软件园建立了其在中国和东北亚的软件研发中心或全球业务运营支持中心,东软、中软、信雅达等国内著名软件企业以及海辉、华信等本地知名软件企业在大连软件园设立了面向日韩等北亚地区市场的出口基地。如今,大连软件园已成为以对日IT外包业务为核心的国内最具特色的软件专业园区。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对大连的描述:“我想亲眼看看这个中国的班加罗尔…,这里有… 广阔的软件园区,这里毫不逊色于硅谷,放在硅谷也十分抢眼”。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方位的培训体系,构建了服务外包人才支撑。
西安是我国重要的教育与科研中心之一,位列全国第三的国立高校、全国第一的民办大学教育资源优势明显,拥有100多所各类大专院校,在校生达80余万人,每年毕业软件及其相关专业学生4万多人,丰富的人力资源覆盖到服务外包所需的各类专业。西安拥有两院院士47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万人,其中电子信息类科技人员有25万人,综合科技实力位于全国第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或行业测试中心122个。每年有35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问世,科技对西安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0%。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机械、光学、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行业,西安居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空间技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这些都为西安承接服务外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连现有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18所,普通本专在校生11.8万人,研究生1.1万人,除了大连本地的优质教育资源能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以外,大连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环境对整个东北地区的软件人力资源形成了内聚力,来自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其它地域的人才都有向大连流动的趋势,大连成为区域性人才高地。
“发展软件,教育先行”的理念早已成为两地政府官员、投资商和服务外包企业的共识。大连软件园坚持 I T教育与软件产业互动发展,建立了高等院校、国外知名培训机构和校企合作三级人才培训体系,为服务外包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2000年6月,亿达集团与东软集团合作兴建了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这是全国第一所民办 IT专业教育学府,目前在校生超过1万人,每年向社会提供2000-3000人的专业 IT人才,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学历教育以及中短期培训的系列化终生教育和网络教学等多种实用人才教育模式。2003年,大连软件园与大连铁道学院(现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中国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创办了大连第二所民办软件学院—大连铁道学院软件学院。2005年7月,大连软件园成立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心,成功开发了9种以上的ITO/BPO项目等多类别和多形式的人才培训。
西安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提到了战略高度,建立了统一的教育培训标准及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中国首家服务信息学院,政府制定扶持政策鼓励人才引进和培养,并大力推动“秦兵计划”: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资金,引进100名高端人才,重点培养2.5万名规模的从事ITO、BPO、动漫、测试、嵌入式、外语等从业人员。西安现拥有软件培训机构60多家,与微软、思科、APTECH等世界知名软件企业和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培养多类型、多层次、高素质的软件工程师。西安软件园寻求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人才培训,如依托西北大学成立的索创实训中心,推出了培训对日外包软件工程师的新干线计划。新干线工程师特训班,不仅给学员提供软件技术能力的提升指导,还在日语及日本业务理解、日本文化接轨及操作方面设置专门的课程,并推荐学员外派日本实习或工作。
(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功能配套,营造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高效便捷优良的软环境。
大连软件园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自身所扮演的角色,那就是为软件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增值服务。他们的服务理念就是要为入园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即让入园企业和人员“创业无忧,发展无限”。2002年,大连软件园一次性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该认证在全国高新园区中首次囊括了园区开发咨询服务、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三大领域,为软件园开展全方位、多功能的良好服务奠定了基础。
“物业定制”模式,确保了产业“纯洁”,让企业深感“合身”。大连软件园创造性地提出了“定向建设、长期租赁”的独特构想,紧紧围绕服务外包一个中心产业进行招商,并按照企业的要求量身建设高标准办公用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对入园企业所需生产用房只租不售,园区通信服务、物业管理、餐饮服务等配套服务全部委托给知名专业公司管理和服务,由此形成了一套富有成效的商业模式,园区企业没有“杂乱无章”而是“单一和专业”,没有脱离服务外包的产业方向。软件园的成功模式同时也获得了金融界的信任和支持,他们与银行建立了“长期物业贷款抵押”机制,即:基于长期稳定的物业增值、收益服务,获得银行的贷款额度,使得再投资的融资渠道一直保持畅通。
企业化运作的服务中心,为企业服务更专业;精英汇聚的管理团队,为企业服务更敬业。大连软件园100多人的管理团队中,有近80人是在招商和为企业服务二个环节上,其中大部分是业内人士、海归人士。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也都是由业内专业人士组成,承担了多方位的服务功能,包括搭建信息发布平台和行政事务服务平台,传递和落实有关业务或活动信息,提供企业发展专业解决方案、市场拓展方案、合作机会解决方案、创业型企业孵化解决方案、行政管理解决方案等。园区的人才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策划、国内外招聘、人事关系代理等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开辟人才专业网站,为企业和IT人才搭建沟通服务平台。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中心,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从小型办公间、独立研发楼直至企业专属园区在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基础设施。
三、对我市发展服务外包的几点思考
大连软件园已经是一种品牌,已经成为软件园管理和运营的专家。专业的服务产生的效应是企业能更多地集聚,人才能更多地汇聚,入园企业能更快地成长,产业能更快地提升和壮大。大连软件园以其创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商务部领导称为“中国软件园的香格里拉”;而西安软件园的开放模式和企业、人才的集聚效应,使西安成为中国BPO业务的集聚中心、服务外包的新“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快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必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实践经验和成功模式,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
(一)更新发展理念,以科学的规划引领构建软件园的特色亮点。
从目前常州发展软件和动画产业的现有基础情况看,尽管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功能载体条件,但无论是在园区规划、功能布局及对大项目、大企业的吸引力方面,还缺乏竞争力,为此,我们认为在进行软件园二期和动画基地二期规划过程中,建议考虑以下四个元素:
(1)软件园是具备多种功能的社区。软件产业的生产和生活要素与一般的制造业企业要素布局有比较大的差异,不是单一的生产型园区,规划要结合软件企业生产需要、软件人员的生活需求、人才培训的特点、商务环境的配套、休闲娱乐享受等进行综合考虑,在一定区域中形成相对独立的社区,在一定距离半径内拥有产业发展的完善基础设施条件,让企业及其人员能感到生产和生活的便利感、功能配套的完备感、创业发展的幸福感。大连软件园的建成区就是一个软件生产集聚区,功能配套共享区,也是一个休闲娱乐生活区,同时又是一个人才培训汇聚区。
(2)软件园是引导企业集聚的园区。软件企业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和关联度,企业的高度集中和集聚,可以形成互相影响、相互关联的产业集群,达到互相配套、共同发展、利益双赢的效应。因此,规划中要体现办公楼宇、企业布局、生产用房、辅助设施、公共平台等要素之间的共通、共享、整体协调的共融性,尽量避免产生彼此割裂、各自为政的孤立感。西安软件园打造的类似“SHOPPING MALL”的软件企业集聚走廊,让入驻企业享受到从生产、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企业沟通等多种便利功能。
(3)软件园是人才培育训练的基地。软件产业是人才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软件企业的核心和根本,软件企业从入驻-运营-发展,需要源源不断提供高素质、多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且需求量较大。软件园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内设立软件人才培养院校、导入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建立软件人才专业市场、引进软件人才中介等等因素。大连软件园内不仅规划建造了专业的软件学院,导入了IBM等知名培训机构,大院大所、专业机构、企业实训、人才咨询、人才市场等遍布整个园区,到处能闻到人才涌动的热烈气息。西安软件园与新加坡知名企业合作,不仅仅引入新加坡先进的规划设计水平,更是要引入新加坡人才培训的优势,共建人才培训基地。
(4)软件园是提供公共服务平台的主体。软件企业和产品的共性及企业对商务成本的考虑,需要搭建公共性共享平台,因此规划要综合考虑公共服务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测试平台等等的建设。
为此,我们建议,两个基地必须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对规划做一次详细的“把脉”,迅速做出规划调整,突出“以企业需要为中心、以集聚人才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从发展理念到科学规划要全面更新,要体现行业发展需要,体现专业水平。
(二)创新发展模式,以“社会资金为主+政府运作为辅”的投资模式打造载体平台。
目前,各地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竞争激烈,无论是国家级基地城市,还是省级基地城市,他们在载体建设、促进政策、招商引资、人才培训等多方面都各有奇招。为了实现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认为,学习和借鉴大连软件园、西安软件园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复制或拷贝他们的开发理念和做法,未免不是我市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捷径之一。今年,大连软件园已与武汉东湖开发区合作各出资50%,组建“武汉软件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武汉“光谷”,双方还规划在九峰建设光谷软件城,规划占地5平方公里;与天津开发区合作共建天津滨海服务外包产业园,规划占地90万平方米。此外,大连软件园也正在与无锡、成都等城市的政府部门谈判,希望能将大连软件园的成功模式拷贝到更多地方。为此我们在软件和动画基地的二期建设中,要引入富有经验的专业机构的投资和专业化管理,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发展模式,淡化政府直接投资管理的功能。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政府推动作为我市载体建设运营的模式。
市场化运作:要引入国内外知名开发软件产业园的投资者和运营商,如亿达集团、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新加坡腾飞公司等多年从事软件产业投资和管理、具有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和运营商,不仅是载体建设方面,更是招商、运营和管理方面的专家。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可以用适应软件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和需求,打造能提供科学管理和全方位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提供符合企业、人才生产、生活、创业的全方位、多功能发展平台。
政府推动:政府的主要职能定位在规划和政策推动,包括总体规划、土地运作、项目包装、寻求战略合作等诸多方面,更多地体现牵头、组织、规范、引导、影响的作用。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基础建设、环境营造、人才支撑和产业发展,构建一个功能齐全、适合企业入驻、产业发展、产业集聚、人才汇聚的投资创业软环境。
为此,我们建议,可以与大连软件园全面合作,直接由大连软件园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软件园二期,一期及二期已建项目整体出让给大连软件园,整个基地由大连软件园全面管理和运行。不仅可借大连软件园品牌迅速提升常州软件园知名度,“复制”大连软件园同质化的专业服务,为更好地培育和促进企业成长创造条件,更是从长远出发,加快招商引资、招商引智的步伐,在短时期内提升常州服务外包产业整体规模水平。
(三)构建培训体系,用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障服务外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大连、西安等城市软件人才的培养、培训等方面的经验,两地在人才聚集、人才资源支撑产业需求方面,都有其相似的做法和共同的特点,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一是优厚的人才政策能促进人才高地的形成。大连、西安等地都出台了鼓励人才流入、引进高层人才、促进人才培养的系列政策,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吸引力,为人才的聚集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学校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储备了人才资源。教育机构针对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及时做出了改革和调整,大多采取定制式的教育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注重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三是人才培训机构的多元化,及时输送企业发展的实战型人力资源。社会培训机构及时补位,从人才的实战性方面进行培训,确保人力资源的可用性,为企业发展及时输送合格资源。世界知名企业参与培训,提升了人才的素质。四是环境建设的高水平和配套功能的完善,很大程度上维系着人才队伍的稳定。
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加大我市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现有政策效应,加快引进领军型人才,一方面要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留日软件及外包人才,更要重点引进具有商业运作渠道的经营人才,要招“商才”。二是在常院校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实现与服务外包企业和市场的充分结合,贴近需求,加快实用型人才培养进程;另一方面,常州的外包企业要加强与相关大院大所的对话交流,加强校企合作和产业对接,用定制式培养支撑企业和产业发展对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三是加快引进和培育领头企业和重点企业,用大企业、知名企业放大人才的汇聚效应和吸引力。四是我市的服务外包企业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和专家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拓宽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视野,提高企业的接包水平和业务成熟度,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五是加快导入培训机构和人才中介,专业化培训机构具有较丰富的业内知识和经验,可多元化支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网络服务外包人才交流平台,为招聘企业和应聘人员免费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打造永不谢幕的人才交流会。六是争取上级支持和政策扶持,在我市设立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培训基地。
(四)提供专业的服务,用行业和产业的需求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大连和西安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拥有一大批适合企业需求,符合产业需要、懂业务、高素质的管理服务精英和招商团队,不仅打造出高水平的硬件载体,也提供了全方位、多功能的软环境。他们可以及时、迅速解决企业的问题,满足企业的需要,使业内大公司和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入驻的企业稳得住,海内外的人才留得住。
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服务队伍。不论是管理高层、招商人员还是服务人员、后勤人员,对外要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对内要培训一批,提升一批,要尽快适应企业和产业的需要,才能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服务。二是要完善功能设施配套,从信息传输系统、双回路供电系统、视频会议、金融、财会、法律等生产性配套到商业、居住、休闲、娱乐、健身、公共交通等生活性配套,都要充分具备、到位。三是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逐步配套完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人才服务平台、行政服务平台、公共信息平台等。四是要挖掘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探索为企业服务的抓手和办法。
赴大连、西安服务外包学习调研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