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沪发展服务业避免同质化 提高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由长三角两省一市发改委、上海市经委、上海市外经贸委、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与发展论坛暨首届服务业产品展示会”将于本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记者从昨日的通气会上获悉,届时苏浙沪16个城市将签署《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协议》,在框架内提高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发展第三产业成共识
相关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在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25.7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8.9%。同时,三地的产业结构也在逐步调整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1.3%,较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而在这两省一市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不约而同地将新的产业结构锁定为“三二一”。如浙江省提出到2010年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40%提高到45%。同一个时间节点上,江苏则明确要使全省服务业总量实现在2004年基础上的倍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达到40%;至于上海,目前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高达50.2%,仍在强调继续“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产业同构”可避免
苏浙沪三地同步发展第三产业,是否会将困扰长三角制造业的“产业同构”问题复制到服务业中?答案是否定的。据了解,由于三地的定位不同,各自服务业的发展只会起到互惠互利的作用。在江苏省,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以向制造业的两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破口,以软件业为重中之重,发挥无锡工业设计园的示范效应,并推动在南京、苏州、无锡形成国际性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产品交易中心。浙江省的现代服务业则着力打造生产生活服务网络,包括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打造文化、休闲、商贸、生态、海洋、红色旅游六大品牌,建设杭州国际休闲旅游等十大旅游区等。由此不难发现,江浙两地的服务业重点定位于直接支撑制造业增长的生产性服务业,而上海凭借区位优势,在强调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同时,更在物流、金融和创建科技服务平台上处于领先,可发挥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的“溢出效应”,三者的同步发展并不冲突。
服务行业深入合作
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各城市在服务业范畴内全面开展深入合作成为可能。记者从通气会上获悉,本次论坛期间,长三角16座城市将共同签署《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协议》,并发布《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宣言》。据透露,该协议将更多地着眼于两省一市的资源流通、优势互补,在框架内提高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关注到现代服务业和长三角产业布局的特点,此次合作与发展论坛还将举行五个专题论坛,内容涉及金融(银行)、信息化推动、服务外包及信息服务、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物流,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另据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宋仪侨介绍,这次论坛上第一次推出了“服务业产品”的概念,并将举办首届服务业产品展示会。记者了解到,展示会将集中体现城市整体形象和专业产品展览。此外,为更好地为长三角服务业提供常态化、持续性服务,论坛组委会还将推出《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投资指南》,为促进长三角服务业招商引资提供信息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