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外贸进出口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三率两价”(即出口退税率、汇率、利率、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的不断调整以及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各级外经贸部门加强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广大企业积极有效开展工作应对,化解不利因素,迎难而上,加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外贸进出口整体发展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1—5月份,全市进出口累计68.3亿美元,同比增长37.7%,其中出口50.1亿美元,同比增长37.3%,进口18.3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已完成年度出口目标的43.6%,有望顺利实现目标任务“双过半”。
全市外贸进出口表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进出口增幅快速增长,单月出口再创新高。
今年以来,我市外贸进出口实现同步均衡发展,增长幅度全面超越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近年来最好水平。1—5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37.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1.5和16.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达到37.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4.4和13.8个百分点;进口增长39.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9和8.7个百分点。从全省排位来看,我市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均位列全省第四,增幅为苏南五市第一,进口额位列全省第五。从单月出口来看,今年以来,我市平均单月出口额达1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7亿美元,增幅37.2%。特别是5月份当月实现出口11.13亿美元,创下单月出口历史最好记录。
(二)高新机电出口猛增,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我市各主要商品出口结构呈现出不断调整优化的良好趋势。天合光能、亿晶光电等光伏企业出口呈现剧增之势,新科数字等出口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性增长,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倍增。1—5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累计6.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7.2%,占全市出口总量的12.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1个百分点。全市机电企业出口也不断攀升,累计出口26.3亿美元,同比增长46.5%,占全市出口总量的52.6%,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此外,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效益附加值较低的纺织服装和“两高一资”类的塑胶、低档化工产品增长放慢,在全市出口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其中纺织服装出口占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
(三)出口队伍全面壮大,外资拉动效应明显。
近年来,我市企业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热情不断高涨,走向国际市场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外贸进出口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从数量上看,1—5月份,全市新增获权企业27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家。全市实现出口实绩企业累计254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9家,增长16.4%。累计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9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0家,增长49.2%,其中出口超3000万美元以上大型企业18家,增加了7家。 从行业上看,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了全市出口的半壁江山。1—5月份,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出口25亿美元,同比增长41%,占全市出口总量的50%,成为全市出口的主体力量。自营生产企业和外贸流通企业累计出口分别为16.9亿和8.1亿美元,占全市的33.7%和16.3%。
(四)市场结构调整明显,对欧出口稳居首位。
受美国因次贷危机和今年取消了输欧盟纺织品出口配额限制的影响,我市对欧盟市场出口已稳居各大市场之首,而对美出口持续下滑。1—5月份,全市对欧盟地区出口累计12.2亿美元,同比增长73.1%,占全市出口总量的24.4%,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纺服类产品出口1.5亿美元,增长了77.2%。对美国、日本的出口额分别为8.3亿美元、5.6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7.3%、20.4%,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量的16.7%和11.2%,分别下降了3和1.6个百分点。而对东盟、拉美、东欧、大洋洲、非洲等其他新兴市场的出口也出现50%左右快速增长。
(五)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外资设备进口加快。
近年来,我市在出口贸易实现持续增长的同时,进口贸易也快速发展。1—5月份,全市累计进口18.3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全市进出口贸易整体结构进一步趋向均衡化发展。特别是外资企业设备进口增长迅猛。前5个月,全市外商投资设备进口累计1.8亿美元,同比增幅99%,占全市进口量的9.8%,比去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大量外资先进设备的引进,一方面提升了我市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我市外资企业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和技术的升级,为进一步扩大出口总量规模增添发展后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