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要闻 >> 内容
新材料产业:园区集群谋发展整合分工促创新
发布时间:2008-06-30  来源:商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新材料产业:园区集群谋发展整合分工促创新


  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构成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三大支柱,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未来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在20%以上;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在2010年将达823.7亿元,而在2012年将超过130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赛迪顾问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王文博认为,新材料产业要发展必须重视以开发园区为依托的集群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链整合和专业化分工促进行业创新和快速发展,并更加注重节能与环保的新要求。

  园区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集群

  从新材料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上看,稀土材料市场处于过饱和状态,国家宏观调控已开始抑制稀土原料生产,而电池新材料和光电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已经打开,即将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新材料产业开发区发展主要依托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技术与人才、区位及市场等,其中资源和产业基础为关键依托要素。王文博分析指出,中国新材料产业基地近1/3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主要依托资源优势,而东部地区则主要依靠市场、技术与人才等要素。各地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产业基地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区域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及分布各有优势、各具特色。

  目前,全国已经建有众多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国家通过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建设和扶持,增强了新材料行业整体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企业市场竞争力。这些产业基地包括科技部高新司批准建立和国家火炬计划批准建立的园区,新材料领域企业在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中也占重要比例。

  上下游整合促进产业发展

  新材料产业属于整个制造业的上游产业,面对广阔的下游产业,如能源、汽车、建筑、计算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等,产业整合,共同发展的观点和模式,无论对上游的新材料产业还是对下游各产业来说,都是促进需求、面向市场的双赢之策。

  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时代。王文博认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新材料与诸多产业加快融合,形成更严密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和不断创新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正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机遇。

  依托开发区形成的产业集群,成为促成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产业内部优势互补以及产业融合创新的优选之路。因此,加强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竞争能力对整个新材料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专业化分工促进行业创新

  “产业集聚”背景下的“区域分工”是中国新材料发展战略的基本方向,当前我国各区域依托园区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基于区域的专业化分工和行业领域细分显得尤为重要。以高速知识更新和高频技术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材料产业,更需要通过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来促进具体行业的进一步创新。

  依靠园区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分工,为在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区域专业化提升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可以说,园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不断改善和园区定位的进一步精准化,是新材料产业细分行业立足创新的最佳舞台。

  环保节能或成新的贸易壁垒

  欧盟和北美一些国家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贸易限制条件不断出台,有可能形成新的贸易壁垒。为更好融入全球市场,加速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步伐,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更注重新材料领域在环保、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新探索。

  赛迪顾问对国内的北京安泰、北京有研稀土、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蓝星化工、浙江巨化集团、南京海泰纳米、林洋新能源、中信国安盟固利等新材料企业的市场定位、研发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发现中国新材料领域的发展策略中对于环保节能的设计和考虑还有所欠缺,将成为限制发展的因素之一。

  面对以上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征和趋势,王文博建议在新材料产业发展进程中,政府层面上,需强化其指导作用,以建立产业协调机构为首任;而品牌企业则应致力于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发展人才战略强化企业科技竞争能力。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商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3-4层   邮 编:213022   网站地图
电 话:0519-8568227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