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要闻 >> 内容
直面挑战 专家热议外贸发展新思路
发布时间:2008-11-12  来源:商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直面挑战 专家热议外贸发展新思路
 


  以“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新思路”为主题的2008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日前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在作主旨演讲时充分肯定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多年来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把握好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商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客观分析,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作出新贡献。
  易小准表示,面对当前新形势、新挑战,要实现对外开放新发展,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商务工作领域,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要思考和研究。他举例说,如何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如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如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新机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如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如何深入实施互利共赢战略,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多我国外经贸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这些问题均是当前商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他指出,30年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外经贸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首先,对外开放使我国迅速实现了向贸易大国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1978年到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从206亿美元增长到2.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7.4%。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出口总额从2001年世界排名第六跃升为2007年的第二位。我国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不断扩大,对促进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收入的增加和就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过7800亿美元,连续16年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首位。
  第三,“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对外投资效益不断改善,水平日益提高。30年来,累计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达1106亿美元。2002年至2007年,我国对外投资从27亿美元增加到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60%。
  此外,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据专家测算,1990年以来,出口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在1.5到2个百分点左右,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为1.9个百分点。我国与进出口直接有关的就业人数达8000多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就业人数4000万人左右,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3%以上。
  30年来,通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新技术,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金融服务的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30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经济的互动作用越来越强,相互关联度越来越高。当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世界经济中独善其身。区域经济合作势头持续强劲,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区域经济合作、南北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集团与区域的力量将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安全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经济大国都把经济安全视为国家对外政策和安全的首要问题。核心技术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
  在分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对外贸易时,有专家认为,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连锁反应,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世界经济领域方面有四个动向,即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即将受到影响;美元可能启动新一轮贬值;全球通货紧缩风险加大;世界贸易将显著回落。与此同时,我国的出口后劲严重不足,长达6年的外贸高增长已成强弩之末。“前3季度统计的数据虽然显示较好,但沿海城市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经营困难。我国外贸众多现行指标快速下降,其中包括出口订单指数、对主要市场增值、大宗产品出口及合同下降等。”在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这位专家认为,出口仍有机遇,国家应及时调整贸易政策,促进出口。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还没有失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面对的不是供给的限制,而是需求可能不足的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提出,时下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在抓住机遇发展的同时,要避免因步伐过快带来的风险,完善现存体制,防范开放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商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3-4层   邮 编:213022   网站地图
电 话:0519-8568227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