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劳务路在何方
2009年11月20日 国际商报
金融危机使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遭受重创,外派劳务人员数量急剧下降,劳务纠纷频频发生。目前,影响重大的“罗马尼亚纠纷案”尚未处理完毕。外派劳务业务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
未来,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事业命运如何?出路何在?这是近一时期业内极为关注的焦点。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
“30年来,我国的外派劳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然而目前,这项事业却到了一个从兴到衰的边缘。”刁春和说。
据统计,今年1~10月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1.7万人,同比下降..6%。几个主要市场外派劳务人数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日本研修生上半年派遣人数同比下降了27%;1~6月向德国派遣厨师198人,同比历年派出平均人数下降超过50%;塞班劳务市场基本退出;新加坡市场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
如何看待外部环境,积极应对是摆在业内人士面前的严峻课题。刁春和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整个国际劳务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输入国对劳动力的要求较高。“自己用不上的,到国外也同样用不上”已成为现实。过去劳务人员好管理、劳动力便宜等优势逐渐减弱,目前只会简单技能的纺织工人几乎派不出去。
就经营主体而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从事外派劳务的都是国有企业,而目前许多是股份制企业,从事劳务合作的企业近千家,规模大小不一。过去多渠道对外,管理的政策规则不统一形成的无序竞争的状况对劳务市场的恶劣影响依然没有消除。
据统计,每年发生150多起涉及劳资纠纷等的突发事件。承包商会投诉中心的“生意”很好,近来上访、投诉的应接不暇。
“促进外派劳务健康发展必须在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刁春和特别强调,“今天所言的加大三个方面的工作力度,绝非以往的工作要求,而是新形势对劳务公司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
首先是转变发展方式,改革创新。“只有把对外劳务合作当做一项事业来做,调整经营结构,以科学发展观及时调整思维模式,才能做好外派劳务业务,”刁春和说这不是一句口号,而要经营公司在实际工作中体会、施行。
其次是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既要管理,更要服务。要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培训,要舍得投入,转变临时观念,杜绝短期行为,。 最后是要加强行业自律。一定举全行业之力,完善投诉、应急、援助、协调、监督检查等各项机制体制的建设。今后承包商会将在转变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民主办会进程,突出企业主体作用。进一步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