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进入密集互动期,关于双方贸易失衡的论调再次暗潮汹涌。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近日表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现有地位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决定的,必须经过相当时间的储备和积累,才可能实现从制造到创造,保持加工贸易的总体稳定,仍然是现阶段我国的必然选择。
他在出席第二届中国开放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时作出上述表示并强调,加工贸易是当前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构成部分,目前我国有加工贸易企业超过12万家,解决就业约4000万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工贸易的顺差产生在中国,但利益由全球分享,中国只是在组装、加工环节获得了利益。
稳中转型,东莞即是样本。
去年11月16日,广东东莞与江苏苏州,被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首批试点城市。其实,早在2006年,东莞就开始谋划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2010年,东莞发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试点。
目前,东莞设立了10亿元加工贸易升级转型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和地区总部、拓展内销和培育品牌,“十二五”期间,东莞还安排100亿元继续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现在东莞的企业转型已经步入正轨,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蔡康说。
据蔡康介绍,2008年以来,东莞共有1600多家“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改变了以往“大进大出”、市场单一的经营模式,抗风险能力增强,另外,加工贸易企业新增研发机构304个,新增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184家。
蒋耀平对记者指出,目前政府正在研究出台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内销的政策和措施,同时重视进口的战略意义,提高国际收支在更高水平上的基本平衡。而从东莞“加工贸易升级”试点亦看出,经过5年发展,当地加工贸易转型已渐入正轨。
转型决心已下,但路要走稳。
蒋耀平称,加工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部分,从中美双边经贸来看,加工贸易也是对美造成顺差的大头。
“我们认为加工贸易的政策措施,尤其在新的时期,要保持加工贸易的总体稳定。因为加工贸易政策核心就是保税,实质是吸引外资,我们看到基本是外资企业。所以,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举措,也是不出国门的‘走出去’,对保持稳定有重大意义。”他同时表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一是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预见性,避免大的波动,在稳定中完善政策。“我们要转型升级,我们要往高端走,必须自主创新,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他强调说,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不是单个企业、单一产品面临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外贸环节的问题,关键是整个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要通过自主创新,在保持中国制造优势的同时,形成中国创造的优势。
蒋耀平说,目前商务部正在积极研究探讨对加工贸易特定差别的出口转内销专项政策。“像一些大的产品,形态比较固定的,能不能有一些专项的政策有利于它的内销,这是我们正在研究的。”东莞的做法或可借鉴。东莞与当地海关构建起加工贸易内销快速通道,实行加工贸易内销“集中申报”和“集中担保”,方便企业内销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