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国庆、中秋“双节”相逢,形成8天“超长”假期,全国节日市场销售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渐成消费新时尚,供给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绿色共享、移动支付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增长新空间,消费供需结构升级有力增强了城乡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5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0.3%。
一、消费供给创新升级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商贸流通企业抓住中秋、国庆消费旺季,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创新促销手段,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消费潜力。上海举办以“国际消费城市——新消费、潮生活、夜上海”为主题的2017上海购物节,并精心组织美食节、音乐节、国别商品周等230余项特色活动,融入场景化购物、体验式购物、微信互动、视频直播等现代科技元素及新型营销手段,吸引市民“吃好、玩好、购好、晒好”。广西突出“互联网+”元素,开展2017广西特产行销全国电商大集活动,推动广西特产线上线下联动热销。北京举办“2017北京家居用品促销节”,假期前7日仅主会场就吸引2万余人次到场咨询、选购家居用品,交易额达1.5亿元。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加快,多家电商平台推出线上线下同享优惠活动。移动支付、共享消费等成为节日新风尚,扫码付款、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住宿、共享书屋等让购物、出行、旅游、休闲更轻松、更便捷。黄金周期间,云南、宁夏、山东、浙江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7%、14.0%、13.4%和12.6%,四川、湖北、广西、西藏同比分别增长12.0%、11.4%、11.4%和11.2%。
二、商品消费凸显品质
节日期间,各地节庆食品、应季服装、金银珠宝、家用电器、汽车等商品销售红火,品质类商品尤其受到青睐。国庆恰逢中秋佳节,月饼、有机杂粮、绿色水果等食品销售旺盛,宁夏、江西、吉林重点监测企业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2%、22%和18.7%,上海第一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应季服装走俏,陕西、吉林、重庆重点监测企业服装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2.8%,13.6%和12%。受婚庆消费、商家促销等拉动,金银珠宝销售火爆,北京菜百商场等黄金卖场的销售额比平日增长三成左右,青岛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7%。智能高清电视、节能冰箱、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品质和健康家电受到消费者青睐,云南、宁夏、内蒙古重点监测企业家用电器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1.4%、19.9%和13.2%。汽车市场销售稳步增长,新能源车型成车市“明星”,贵州、青海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9%、15.1%。
三、大众餐饮亮点纷呈
特色、创新、科技引领餐饮新发展,中秋宴、婚庆宴、亲友宴唱响餐饮主旋律,大众菜、特色菜、营养菜深受消费者喜爱。黄金周期间,云南、吉林、天津、陕西、黑龙江重点监测餐饮企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3%、13.4%、12.5%、11.9%和11.7%。广大餐饮企业积极创新菜品和服务,推出时令养生餐、赏月餐等特色菜,延长营业时间,提供免费电影,令消费者在身心愉悦中一饱口福。北京同和居、烤肉季等老字号酒店雅间预订率超过九成,天津桂顺斋、大桥道等特色餐饮营业收入比平时增长一倍多。新科技助力餐饮蓬勃发展,第三方平台引领餐饮线上线下融合。昆明外卖订单量比日常增长近50%,杭州新白鹿餐饮公司外卖接单数与成交额同比增长11%左右。中高端酒楼纷纷转型,构建面向大众的餐饮服务体系,味美价廉的菜品吸引消费者驻足品尝。吉林丰茂、安徽同庆楼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5%和37%,青岛外婆家、郑州阿五美食营业额增长超过10%。
四、旅游休闲更趋品位
观展览、赏民俗、看演出、自驾游等成为众多民众青睐的度假方式。截至10月7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累计参观人数突破30万人次,各地群众在此感受五年来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旅游市场依然火爆,红色游、自驾游、郊区游备受青睐,四川红色景区前5天累计接待游客104.4万人次,湖北、湖南等地自驾、自助游占比超过80%。民俗文化广受欢迎,广东“火龙民俗文化节”、新疆“双节欢乐嘉年华”、太原“2017花开月正圆”等活动极富韵味,湖南“张家界魅力湘西”、“浏阳河上”等演出座无虚席。电影市场红红火火,假期前7天累计票房突破20亿大关。北京、天津等多地图书馆人头攒动,民众借假期加紧充电,宁波博物馆举办《韵动霓裳——博物馆旗袍秀》,让观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五、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
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分品种来看,粮油价格保持平稳,36个大中城市大米、面粉、食用油平均价格与节前一周(下同)持平。肉类价格稳中有落,其中猪肉价格与节前持平,牛肉、羊肉价格分别下降0.4%和0.1%。禽蛋价格小幅波动,其中鸡蛋价格下降0.3%,白条鸡价格与节前持平。蔬菜价格有所上涨,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节前上涨2.4%。
|